首页
搜索 搜索

私拆承重墙损失或超1.6亿,保险能赔吗? 全球今头条

中新经纬     2023-05-07 18:26:08

中新经纬5月7日电 (李自曼)近日,位于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区一栋31层居民楼的承重墙被租户在装修时砸掉,导致全楼200多户居民被紧急疏散无法回家。有居民对媒体透露,“所涉的240多户业主,总计损失大约一亿六千八百多万。”

无独有偶,广州白云区岭南新世界,一业主私拆承重墙一事,同样引发关注。白云区住建交通局已于2023年4月正式立案查处。

房屋出现问题或对很多家庭造成一定经济压力。那么,哪些保险可以保障房屋问题造成的损失?事故发生后是否可以进行赔付?


(资料图片)

家财险能为业主提供保障吗?

国内大型财险公司从业人员告诉中新经纬,目前家庭财产综合保险(下称家财险)是常见的可以为房屋相关损失提供保险保障的产品。

家财险,可为居民或家庭遭受的财产损失提供及时的经济补偿。凡存放、坐落在保险单列明的地址,属于被保险人自有的家庭财产,都可以向保险人投保家庭财产保险。

家财险的保费并不高,一般为几十元或上百元,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针对房屋主体的保障最高可达到上千万元。从公司层面看,平安财险、人保财险、众安财险、泰康在线、京东安联、合众财险都曾推出家财险。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某家财险产品条款中指出,房屋主体指房屋主体承重结构、围护结构,但不包括独立于房屋主体之外的车库、围墙等附属建筑物。

那么,上述事故导致的承重墙倒塌,如果投保家财险是否能够赔付?

中新经纬以客户身份咨询上述家财险所属的财险公司,一位销售人员介绍,该产品针对房屋主体损失的赔付仅限于火灾爆炸、空中物体坠落或其他外界物体倒塌造成的房屋损失或者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地陷下沉。上述人为造成的房屋倒塌或墙体破损等问题是除外责任,无法提供保障。家财险产品的保障项目可以自定义设定,例如可以选择仅保障房屋主体,也可以选择保障房屋主体、房屋装修、管道爆裂、盗抢损失。产品在赔付时,按照每项保障单独进行赔付。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对中新经纬表示,对于上述事件,能赔付的保险并不多。不过,有几种情形可以帮助其他受害居民取得一定赔偿。如果拆承重墙的业主或者租户购买了家财险,又扩展承保了第三者责任保险,那么在第三者责任保险项下,对于其他业主的房屋造成的损失,有可能属于保险责任。但是,一般房屋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的附加险保额较低,多为几十万元,所以上述事件涉及的赔偿问题难以完全通过保险赔偿解决。目前有保险公司开发了可以承保意外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的房屋保险,如果居民购买了相关保险,上述事件属于房屋保险承保的“意外事故”,或可以获得相应赔付。不过要结合保单的具体条款来分析。

“鉴于上述事件,消费者可以考虑购买家财险。”王民建议,购买时需要注意,一是房屋本身财产损失保障的意外事故范围要涵盖广,不仅限于自然灾害和火灾爆炸等列明式风险保障;二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第三者责任险扩展保障,保额越高越好。

王民进一步指出,在上述事件当中,该小区物业或也需要承担相关责任。租户装修房屋需要跟物业报备,物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监督义务。从保险角度来看,如果物业购买了物业管理责任险,物业公司对此事故具有一定的过错,其保险人或能够对此事件进行一定赔偿。

国家鼓励发展家财险

当前家财险仍存在保障不足。据了解,中国的家财险是由财险公司经营的商业保险。在国外,家财险大多是采取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运营方式。为推动保险公司承保巨灾风险,政府会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

一位国内大型财险公司从业人员告诉中新经纬,人为造成的承重墙等重要建筑结构损害的情形,不可控因素较多,对保险公司来说成本较高、保障难度较大。公司开发设计成本时,也要考虑实际利润,目前,保险公司对承保房屋方面,在政策鼓励下,更青睐于发展工程质量缺陷保险(IDI)。该险种可以对房屋楼体进行保障,由建设单位向保险公司投保。

近年来,家财险发展提速。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4.58%。从2022年各险种的经营状况看,家财险是保费同比增速最高的险种,其保费收入为164亿元,同比增长67.2%。

有关部门亦提起对家财险的重视。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优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推广家庭财产保险,增强新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风险能力。

从2022年下半年至今,四川、重庆等地上线了普惠性家财险产品,产品采用共保体形式。

安诚财险、中华财险、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华泰财险都曾参与相关产品的联合承保。相关产品对房屋发生的火灾爆炸、盗抢损失、燃气责任、玻璃自爆等损失进行承保,并提供相应维修服务。(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罗琨

【编辑:董湘依】

X 关闭

华南工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