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毕业后租一辈子房,这事可行吗?

凤凰网     2023-06-02 10:36:10

又到毕业季,“租房”是毕业生们步入社会前必须打赢的揭幕战,尤其对于选择留在北上广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能不能租到一间适合自己的房子,更是成了重中之重。

贝壳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报告》显示,5月已迎来今年毕业季租赁市场的旺季。而来自安居客的《2022年毕业生租住报告》称,针对目前已租房的毕业生,其租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父母支持;另有20%的毕业生用个人工资支付房租,其中超六成毕业生租金占工资比例为10%-20%,而对于在北京上海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收入的45%以上都会交给房东。

违法隔断、奇葩房东、糟心室友……毕业后租房会踩到哪些坑?保通勤还是保房租,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做了哪些取舍?在不同城市租房又会有哪些不同体验?在目前的租房市场上,要想租一辈子房会遇到哪些阻力?


(资料图片)

“因为2523元押金,我把房东告上了法庭”

丁珏汭: @若男,@小峰,@双贤,分享一下各自毕业后印象比较深刻的租房经历吧。

@小峰:我目前只换过两个房子,但是每一个房东都很难搞。三年前我和我对象第一次租房的时候,遇到的房东是一个大学教授。在租房这一年里,我们一直忍受着这位教授的各种小刁难。最离谱的是当我们要退租,应当返还押金的时候,她不履行合同约定,硬是说“要换沙发”,以保洁费的名义扣了押金,还把我们拉黑了——这件事终于成为了压垮我们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我们在北京互联网法院上递交了诉讼书,把她告上了法院。在法院的时候见识了她的一次“大变身”,没想到一位大学教授在法庭上会上演一整个悍妇咆哮,变成了受害者。她讲了自己在和我们中交涉吃了多少苦,我们把她的房子“祸害”得有多么的不堪等等。但比较好的是那个法官,他比较能看得明白,知道这个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最后是判了房东败诉,返还了押金2523元,上诉费也是房东掏的,我们最后交了大概500块钱的保洁费。但整个事情大概拉扯了一个多月,是很烧脑的一个事情,虽然胜诉了,但这个期间着实平白耗费了巨大精力。

小峰上诉后的法院判决书/受访者供图

@双贤:以前我觉得租房这种事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不需要斗智斗勇,直到我裸辞北漂,才见识到了租房“江湖”。

我在北京住在一个四户的合租房里,有一天晚上10点左右,一位室友在弹电吉他,被楼下的业主投诉了。他之后还觉得心里不解气,就又投诉楼上有隔断间。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就听到门外面传来“咚咚咚”砸墙的声音。当时北京正在整治隔断房,所以物业就直接上门用锤子把墙给拆了,4户人家强行变成了3户人家,可以说是“一把吉他引发的血案”。当时我还不知道有隔断这一回事,直到锤子抡上去的那一瞬间,我才知道原来这面墙和其他的墙是不一样的。他们拆除隔断墙是先拆上下左右四个角,然后用手把它掰掉,最后再把长中间的铁架拆下来,我就在旁边目睹了“家”被拆的整个过程。那是我第一次租房,也是我在北京住的唯一一个房,我在这里面住了三年。

@若男:我工作三年搬了十次家。我的合租体验非常差,我当时也租过一个四户的隔断房,公用的卫生间在我房间的另一端。所以洗完澡之后必须要穿好衣服才能出来,而且冬天很不方便,还会弄湿地面。还有让人抓狂的“隔音问题”,隔壁室友似乎是在房产中介工作,我每天都能听到她在打各种电话。我买过无数种吸音的垫子和门条的贴缝,都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因此我合租时就一直觉得那不是家,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我会想办法让自己离开那个房间,找其他地方。

准备搬家的若男/受访者供图

@小峰:我看到一个数据,北京和上海收入比较高,但能实现“整租自由”的人只占到了25. 5%,相当于在北京和上海的打工人里面,也就只有1/ 4的人能真的豪气。我们有次内部开会,有很多比较年轻的编导和运营同事,我们坐在一起就聊这个事情,一说到这个数字大家都很震惊,然后有一个99年的弟弟说,“噢,我以为只有我自己开门就是床,没想到在座的各位都是这样。“

丁珏汭:的确,但大家并不是不想整租,而是没钱的时候合租比较划算。贝壳研究院的一项报告也曾指出,北上深月入两万左右才能实现“整租自由”。 @若男,@双贤,你们在不同城市租住有哪些不同的体验?

@若男:最大的不同肯定还是房租。我刚毕业的时候在成都,当时也是租两室一厅,在天府街那边,高楼大厦特别多,比如说腾讯、阿里等在那边都有办公地,我当时去的时候感觉就跟上海陆家嘴挺像了。在那里租房很便宜,两室一厅,而且很新的房子,家具、厨卫都非常好,只要3000元/月。这个是成都2020年的租房价格,后来在杭州也是租了两室一厅,两个人分摊下来一个人是2000元/月左右,总共4000元/月。但是同样的房子到了北京之后,至少在我住的朝阳区青年路附近的两室一厅,大概六七十平,可能起步就是5500元甚至6000元/月。

若男在成都租住过的房子/受访者供图

@双贤:我在不同城市的房东,他们对待租客的态度是不太一样的。北京的房东可能普遍会比较“高傲”, 他不会对你有一个特别平等的视角来谈判,会指挥你干一件事,“你必须要保养好我的家具”“必须要几点之前睡觉不能吵到隔壁的邻居”“宠物不能养”;杭州房东对待年轻人会更欢迎更家常一些,房东会觉得“你们年轻人来我们杭州真好”“你在大厂工作,那你工作很高吧?”;而上海的房东会带有一些“打量”的成分,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很时尚,或者说一看层次比较高,他可能会对你有一个平等的交流。

丁珏汭:之前我们采访到一位北京的同学,毕业后他租到了北京一个“老破小”里,一年里非常痛苦,于是南下到了深圳工作,到了深圳之后租到了“海景房”,不但房租便宜了,住得还无比舒服。

@双贤: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北京是一个单中心的城市,注定所有高端的房源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空间里,它是从中心向外发散的城市发展路径。但深圳是一个多中心城市,它每一个中心间都隔着一些城中村,而这些城中村就为一些外地的租客提供了很好的栖身场所。

在北京打工,收入的46%都给了房东

丁珏汭:@若男,@小峰,你觉得租房最重要的是什么?有哪些是你一定要考虑到的因素?

@若男:我觉得通勤非常重要,而且城市道路也会影响你的实际通勤距离。如果在大城市租房,不能只看APP上写的“离地铁站多少距离”——那基本都是直线距离。所以租房前一定要去实地感受一下你到单位要走多长时间。有一个叫做“幸福通勤距离”的数值,大概在5公里左右。少于5公里,生活和工作似乎分得就不那么开了,而大于5公里又让人觉得通勤距离太长了。交通学里还有个专业名词叫做“马尔凯蒂定律”,认为人的通勤时间得在单程半个小时左右(当然在大城市时间可能更长一点)。如果达不到这个数值的话,人们会想方设法地延长步行或者乘坐其他交通工具的时间。

@小峰:真正对于在大城市通勤的打工人来说,有一个数据叫做“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表示人们的住处和地铁的距离在800米范围内的覆盖比率大概有多少。这个方面国内最友好的地方是成都,达到了34%。其次是武汉、广州和上海,而北京只达到了21%。北京地铁网线的密度不高,住宅区距离地铁站的距离又很远,因此宜居程度会稍差一些。

还有一个租房支出方面的观察——“双30法则”,说的是不要让你的房租超过你收入的30%,通勤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但实际上全国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城市也不多,像北京和上海都超出了非常多。北京平均租金收入比达到46%,也就是说平均来说,一个人收入的 46 %都给了房东,上海是达到了45%。

丁珏汭:前段时间,30岁硕士攒了100万退休到云南租房生活、靠利息维持生计的话题上了热搜,还有之前比较火的去鹤岗或者乳山买房的年轻人。@若男,@双贤,@小峰,你们如何看这种给未来投资的方式?

@若男: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鹤岗整体人口在外流,所以房子升值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是如果我可以远程工作,并且不需要依赖当地(除了这个房子之外)的其他设施,我很有可能就会选择离开北京,住到一个房租更低的、偏远一点的小城市。如果是自媒体、设计等自由职业的人,我觉得去鹤岗买房是完全可以的。

@双贤:我认为鹤岗、乳山,远远成为不了“瓦尔登湖”之类的地方。因为没有大自然,没有让人精神层面寄托的地标,这些资源型城市的兴起,最初是因为有大的油田。我没有去过鹤岗,但是我有一些齐齐哈尔、佳木斯这些东北城市的朋友,他们给我分享了一个观点——就是哪怕不结婚,或者一辈子打工,也不会再回老家了。

@小峰:云南租房那个案例有一个前提就是说他“退休”了,他认为攒100万他就进入“财务自由”的一个状态。其实财务自由是一个相对概念,这位博主把自己的生活状态压缩到了一个低物欲的水平,所以100万存款足以达成个人的理想生活状态。但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包括去鹤岗这样的小城市生活,整个生活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它的物价固然很低,但当地整个的消费氛围、消费文化可能很难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而且很多外地人可能会对一个自己不太熟悉的小城市抱有很多幻想,将自己理想的东西施加上去。

在八平米的空间,租一辈子房现实吗?

@丁珏汭:日籍作家吉井忍在《东京八平米》一书中描述了自己在8m²狭小空间内的生活,但她将外面所有的世界都当做客厅,经历了许多有意思的事。@若男,@双贤,你们如何看待这种生活?在中国有可能实现吗?

吉井忍在东京租住的八平米空间/来源《东京八平米》

@若男:理性地看,我觉得这种方式可以接受,但是我自己不会尝试。不管是哪一种租房方式,背后大家都需要有一个所谓的精神寄托的场地。我的精神寄托可能在于我现在租的家中,在于房子里的两排大书架、照片墙和次卧的兴趣爱好工作室。但《东京8平米》里面,作者的精神寄托可能在房子之外的场地,在于周围便利的设施和充分的社交满足。

@双贤:在东京它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现象,但如果在中国尝试比如“北京8平米”,想要形成一种亚文化的话,首先是周边基础设施要跟上,其次或许还需要产生一些集群效应——做的人足够多,大家才能去认可并且赋予合理性。比如以前的纽约SOHO区,艺术家们整活儿之前其实没有人愿意住在工厂里的。但是当形成了集群以后,它就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被大家接受和模仿。

丁珏汭:@小峰,@双贤,如果让你们选择一直在中国租房,你们觉得会遇到哪些困难?现在的租房市场,能否满足我们的需求?

@小峰:我觉得这是一个赌注蛮大的事情。或许20 年、 30 年后,我们国家的租房行业会越来越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会更健全。但是按照现在的这个状态来说,我觉得终身租房的难度还真的是很大。生活中如果有太多和房东之间的交涉,就会损耗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而在平台上租房,虽然确实可能比和房东直租要好一些,但是对于很多房东和租户的权责解释也变得非常模糊和粗线条。目前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特别标准化的、让租户住着安心的、让人觉得可以租一辈子房的产品出现。一些不可控的产品会很耗费时间,它可能是我终身租房的一个最大的障碍。

@双贤:首先对于中国人来说,买房可能会更加符合丈母娘的想象。其次,任何一个因为不可抗力被迫搬出自己的居所的租房人都懂的,夜深人静时,以前那些狗血租房经历会反复“攻击”你。年轻时候可能还好,会觉得经历的离奇事件是一种文学上的体验,相信未来它会成为我创作的源泉。但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觉得它还是会让你处于有损尊严的境地。

丁珏汭:@小峰,@若男,你们觉得现在还需要哪些条件,让永久性租房成为可能?可以想象一下吗?

@小峰:目前,中国整个租房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导致购房者和租房者权力不对等,而德国的租房市场在“租购同权”方面已经趋近于理想了。德国之所以可以有一半的公民是租房、一半的公民是买房,首先因为房价控制得好。德国房价在50年里面的涨幅特别小,所以买房不会变成一个投资,而是回归了它本身的居住价值。另外德国对于租客在法律层面上的保护也是非常到位的,比如新的立法要求是四年内的房租涨幅累计不能超过15%,这样对于租客来说就相当友好了。

@若男:我不从宏观角度分析,仅仅给大家提个小建议。现在有可以租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长租酒店房,它整体花费的钱不会比整租一个单间更多,并且更加合规安全,也有人来帮忙每天打扫,修理损坏的物品或者生病了帮忙送药等等都不是问题。我觉得还没毕业的或者想短期体验一下无压力租房的,不妨可以去尝试一下。

X 关闭

华南工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